目 录
1.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思想纵横) 2
2.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思想纵横) 5
3.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思想纵横) 8
4.不断拓展世界眼光(思想纵横) 11
5.促进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思想纵横) 15
6.调查研究要端正态度(思想纵横) 18
7.发扬钉钉子精神(思想纵横) 21
8.防范风险要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思想纵横) 24
9.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思想纵横) 27
10.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思想纵横) 30
11.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思想纵横) 33
12.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思想纵横) 36
13.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思想纵横) 39
14.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思想纵横) 42
15.善用十个指头弹钢琴(思想纵横) 45
16.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思想纵横) 48
17.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思想纵横) 51
18.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思想纵横) 54
19.一切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思想纵横) 57
20.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思想纵横) 60
21.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思想纵横) 63
22.以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统一来推动发展(思想纵横) 67
23.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思想纵横) 70
24.以学促干积极担当作为(思想纵横) 73
25.以学增智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水平(思想纵横) 76
26.以学正风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思想纵横) 79
27.以学铸魂坚定理想信念(思想纵横) 82
28.在加强理论修养中提高政治能力(思想纵横) 85
29.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思想纵横) 88
30.在自立自强中推进对外开放(思想纵横) 91
31.着力提升理论修养(思想纵横) 94
32.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思想纵横) 97
33.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思想纵横) 101
34.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思想纵横) 104
35.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思想纵横) 107
36.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思想纵横) 110
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思想纵横)
***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当前,我们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针对性,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思想纵横)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的鲜明气象,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在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作出深刻阐释、提出明确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这既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对我们党探索现代化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
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正”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内在规定和质的要求,“新”可以理解为新的理论认识和创造性实践探索。守正创新,就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新判断、进行新创造、推动新进步。守正创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恪守正道、革故鼎新观念的传承和弘扬,也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进行实践创造的重要经验。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追求民族复兴,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而且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总书记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深入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得通、走得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守正,就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守好这些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同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活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好环境好生态,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守正中把稳舵盘、保持航向,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扬帆远航,更好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思想纵横)
在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深刻阐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强调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其中包括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总书记指出:“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战略与策略是辩证统一的。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策略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从方法论的角度具体落实并推动实现战略目标。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只有站在时代前沿观察和思考,正确把握趋势性、前瞻性问题,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才能推动事业发展。同时,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没有适宜有效的策略,再正确的战略也会成为“空中楼阁”。正确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既要把方向、抓大事、谋长远,又要抓准抓好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正确运用战略策略是我们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历来是重视战略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邓小平同志指出:“战略问题是整个国家的问题”“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党的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总结自己的经验,确定符合中国特点的前进道路和战略策略,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胡锦涛同志指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新时代,***总书记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强调:“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因应情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加强对中远期的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宏大事业,我们既要善于把当前的问题放在历史长河中思考定位,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掌握战略主动权;又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积跬步以至千里。党的XX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涉及我国发展、安全的重大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重要工作,都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谋划,也都需要以正确的策略、举措加以落实。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正确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在把握战略目标、战略要求的前提下,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施工图。一方面,要保持战略定力,对形成的战略长期坚持、坚定执行。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越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坚持以灵活机动的策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把全局和局部、当下和长远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拿出贯彻战略意图的工作方案,致广大而尽精微。根据现实需要及时调整策略,实事求是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敏锐把握条件和形势的新变化,随机应变、因地制宜,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不断拓展世界眼光(思想纵横)
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种“大”,不仅表现在体量大、规模大,更体现在格局大、胸怀大。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高远视野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以宏阔格局思考人类前途命运走向,深刻彰显“兼济天下”的世界眼光和“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就要不断拓展世界眼光,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世界眼光,体现为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发展、谋划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大局观念、战略思维,体现为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文明进步潮流之中、以自身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开阔胸怀和崇高担当。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认识到,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自觉把中国革命进程与国际斗争形势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强调“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动空前紧密,相互影响日益加深。***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认识和把握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互动变化,捕捉新机遇,定位新角色,创立新优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和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在百年变局中擘画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在世界版图前思考人类前途命运,指引党和国家事业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取得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并有力引领世界大变局发展方向。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一个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外部挑战愈发严峻的环境中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我们的世界眼光、战略视野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把握时代脉搏、洞悉时代变化,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基础上,下出了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2020年3月,***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今天,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迈出新步伐,中国经济更具韧性、更有底气。拓展世界眼光,首先要认清时与势,从中把握危与机。要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正确洞察国际形势,既看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也看到单边主义、霸权主义、零和思维沉渣泛起的逆流;要科学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作用的态势,从中既看到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也看到机遇和挑战新的变化,从而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从而化险为夷、化危为机,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既着力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又坚持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拓展世界眼光,要在国内外机遇的相互转变上下功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与世界各国的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深化拓展。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带来许多新机遇。我们要准确把握学科交叉渗透、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活动组织方式重构等变革趋势,努力赢得新科技浪潮的“科技红利”,塑造创新发展的引领态势和竞争新优势,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转变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契机、转变为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同时也要让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经验共享,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增加我国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为世界发展提供新动能、新机遇。
拓展世界眼光,要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任何时候都把立足点放在国内,放在办好自己的事情和依靠自己的力量上。坚持独立自主,才不会在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才能为世界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动力,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携手各国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促进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思想纵横)
***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是我们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顶层设计这个概念来自系统工程学,后来被引申应用于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顶层设计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瞻性等特征,强调从全局角度对相关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等进行统筹规划,为推动事业发展提供总体性的指导方案,目的在于协调各项工作,有力保障发展方向、目标、进度等。实践探索则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裹足不前,又不盲目冒进,在实践中摸索规律、获得真知、积累经验,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方法路径。顶层设计更注重系统思维和整体战略,为实践探索提供科学指引;实践探索则更注重创新思维和基层实践,为顶层设计提供实践基础。在现实中,只有把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动工作。
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历程中,既注重顶层设计,又重视实践探索。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既是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实践探索,在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中推动诸多重大决策、重大改革落实落地、见行见效。例如,我们党科学谋划和推进脱贫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引。同时,鼓励贫困地区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注重实践探索,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又如,从建设雄安新区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我们党把制定长期政策目标和广泛的政策试验结合起来,通过试点先行、由点到面,既实现改革的“蹄疾步稳”,也将地方的创新精神融入中央的政策制定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政策的创新力和适应力。
中国国土面积广袤、人口规模巨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在这样超大规模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尤其需要整体层面的战略谋划和部署。同时也要看到,各地情况复杂、差异大,顶层设计在基层落地,离不开基于客观实际的实践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同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促进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调查研究要端正态度(思想纵横)
***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把改进调查研究作为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近日,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对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重要要求。“欲事立,须是心立。”开展调查研究,首先要端正态度。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沉下心气、投入心力,才能察得实情、取得实效,调有所得、研有所获。
开展调查研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研究之前,确定主题、制定具体方案是十分必要的,但结论一定是在调查研究之后、在科学分析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不能对调查得来的材料作主观裁剪拼凑,而要一切以事实为依据,在对材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深化认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搞好调查研究,要树牢群众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走进贫困户的家里,直接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举措,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
开展调查研究,要真懂、真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总结他们的经验,汲取他们的智慧,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赢得人民群众信任,真正把情况摸清、摸实、摸透。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人民群众的需求更趋多样化。调查研究要想有所收获,没有“钻”的精神和态度,不下一番细致深入的功夫是不行的。既要“身入”基层,也要“心到”基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往深里“钻”,逐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避免浮在表面、流于形式。在这方面,我们党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和做法。比如,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就是十分有效的调研方式,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工作要求将其运用于调查研究。细致深入的功夫要贯穿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对调查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到规律,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决策。
调查研究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问题的解决上。以问题为导向,是开展调查研究应树立的正确态度。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到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大问题……《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从12个方面明确了调研内容,每一项都奔着问题去。开展好调查研究,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仅要“看病”,还要“开方”。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要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还要注意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使每一次调查研究的过程都成为推动问题解决、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发扬钉钉子精神(思想纵横)
发扬钉钉子精神,是指做事情要有一种稳扎稳打、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总书记强调:“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
干事创业,目标任务一旦确定,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全力以赴,久久为功。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积累,才能增长学识、锻炼才干。对于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发展来说,在目标任务确定之后,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干出成效。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是我们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历程中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遇到任何困难都不畏缩、不动摇,始终发扬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创造了无愧历史和人民的业绩。进入新时代,我们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我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咬住问题不放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我们持续整治“四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一些长期没能解决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这些都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钉钉子精神。
***总书记强调:“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地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敲好的,而是需要找准位置,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把钉子准确、牢固地钉住。党员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就要坚持钉准、钉稳、钉实,真正实现目标任务。首先要钉准,即找准定位、抓住重点。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把握好自己的工作重点,确保不跑偏、不走样、不变形。比如,为群众办事,首先要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找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其作为开展工作的落脚点。其次,要钉稳,即稳扎稳打、持之以恒。要有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始终保持恒心和耐心,不断推进工作。工作中要啃的硬骨头,通常是多年积累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就不能搞“一阵风”,必须久久为功,逐一梳理问题,列出解决措施,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最后,要钉实,即埋头苦干、务求实效。工作中要脚踏实地,不图虚名、不做虚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务实的态度推进工作,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防范风险要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思想纵横)
箭在弦上意指一种高度警惕、引而待发的备战姿态。面对风险挑战,保持箭在弦上,才能快速反应、有效应对、及时化解。中共中央政治局不久前就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善于运用这一思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各种风险见之于未萌、化之于未发,坚决防范各种风险失控蔓延,坚决防范系统性风险。”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大力发扬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大局是稳定的。但我们面临的风险也是多方面的,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有可能导致各种风险传导、叠加、演变、升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风险挑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党的XX大报告提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矛盾问题对进行伟大斗争提出了更高要求。
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要求我们始终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同时,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
首先要坚定斗争意志,把箭放在弦上。***总书记指出:“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斗争意志,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其次要保持战略定力,把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保持住。前进道路上,我们既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战略自信,又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还要增强斗争本领,瞄得准、射得正。***总书记要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我们要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要求,努力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积极投身斗争一线,善于在斗争中学会斗争,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以顽强斗争精神、高超斗争本领,奋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思想纵横)
***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要辩证认识和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实现量质齐升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推动形成新的量变,新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催生新的质变。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新时代,我们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经济发展在质和量上均取得历史性成就。过去十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过去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我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践表明,辩证认识和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质的有效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大部分领域“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更加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单纯数量扩张没有出路,只有以质取胜、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支撑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有利于补齐经济发展短板,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利于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消费需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量的合理增长是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坚持稳中求进,保持量的合理增长,有助于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保障经济循环畅通,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质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础。推动经济实现更有效率、更高水平的量的增长,也有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发展至更高水平,不断做大做强中国经济。
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关键在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努力走以质取胜发展之路,形成全国上下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和强大合力,就能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思想纵横)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我们党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瞄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立足我国国情,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构筑我国未来发展战略优势提供重要支撑。
党的XX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这一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物质技术基础,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牢牢把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筑牢了实体经济的根基。当前,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们拥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和不断提升的治理效能,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巨大。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我们拥有坚定信心。
遵循经济规律,顺应发展大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同时,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下好化危为机先手棋,打好转型升级主动仗。一是坚持稳中求进,保持合理经济增速,为转型发展留出空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释放两者有机结合产生的新的巨大潜力,持续推进超大规模市场建设,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持久动力。二是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三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掌握更多“杀手锏”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四是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完善全球化布局,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更好贡献世界。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思想纵横)
党的XX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论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深刻揭示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联系。只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才能为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涵养源头活水。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高质量教育立德树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富强,必须有繁荣的经济、昌盛的文化、强大的国防,而这一切都要靠教育来奠基。教育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引领教育改革更加深化、教育公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教育是提高科技水平、涵养人才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的根本。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这让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只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才能不断抢占世界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把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不断优化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党的XX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只要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推动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一定能够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思想纵横)
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总书记强调:“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领导干部各方面的本领提出了更高要求。***总书记高度重视提高领导干部的本领,强调领导干部要成为经济社会管理的行家里手,必须具备领导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调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并从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等八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在党的XX大报告中,***总书记要求“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党的XX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都要求领导干部增强本领。加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如果领导干部不能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就无法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也就难以胜任岗位、履职尽责。
***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这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就迫切要求领导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努力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领导干部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在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多发的情况下,更加需要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善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对重大风险的预见、应对、处置能力,备足工具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切实扛起防范化解风险的政治责任。
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靠领导干部个人自觉努力,也要靠组织引导和培养。领导干部负责哪个部门和领域的工作,就要深入钻研这个部门和领域的业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要从正在做的事情和遇到的问题出发,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选人用人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把那些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激励广大干部不断学习、实践、提高。还要用好各种平台,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帮助领导干部拓宽思路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履职能力。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思想纵横)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怎样搞好调查研究?这就涉及调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问题。***总书记强调:“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深入基层接地气、贴近群众解难题。
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用大量时间深入工人、农民、红军战士中进行调查,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著作。回顾我们党的历史,调查研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开启,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要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身入”更要“心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起而行之,到一线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真正了解并认真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从人民群众生动丰富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带着问题来,奔着问题去。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为解决问题寻找对策。要老老实实聚焦问题,特别是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基层了解问题。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后,还要认真分析问题,下一番功夫捋清楚前因后果、现象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问题一项项解决,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沉下心来,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关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在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思想纵横)
***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作出深刻阐释、提出明确要求,其中一个重大关系就是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科学把握活力与秩序的辩证法,让我们的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既生机勃勃又安定有序。
综观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往往伴随着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艰辛探索、付出巨大努力,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并有效应对转型阵痛、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保持社会长期稳定,是十分了不起的,为破解现代化进程中活力与秩序的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比如,我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结合起来,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各方面关系和谐;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并发展“枫桥经验”,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等等。这些实践探索和宝贵经验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鼓励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创新创造,形成劳动创造财富、实干创造业绩、奋斗创造幸福的正确导向,使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等问题,发挥制度保障和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以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奋进姿态带动全社会形成积极进取、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
站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对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保持社会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基层稳则国家安。要注重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
寓活力于秩序、寓秩序于活力,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科学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一个充满生机而又稳定有序的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模样,也是东方大国向世界呈现的宏伟气象。
善用十个指头弹钢琴(思想纵横)
要弹好钢琴,靠一个或几个指头肯定不行,灵活娴熟用好十个指头,方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其中体现的整体配合、系统协调的道理,广泛存在于生产生活当中。***总书记指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推动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哲学层面,“十个指头弹钢琴”体现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掌握和运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这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全面系统、发展辩证地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强调坚持系统观念,如“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顺应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以推进”“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等。
我国是一个超大规模国家,治理国家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下好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实际,在全局上谋划、关键处落子、协同中发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例如,面对各方面体制机制存在的突出矛盾,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在总揽全局、系统运筹的同时,注重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例如,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把降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方向,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等等,这些无不彰显出我们党对抓重点、抓关键、抓要害的战略考量。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当前,我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前进道路上还会出现大量新情况新问题,还会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复杂交织的局面。领导干部心中有“谱”、胸中有“数”,对客观情况了然于胸,才能作出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决策。在复杂形势中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尤须“十个指头弹钢琴”,学会统筹兼顾、平衡把握、综合施策,通盘考虑各方面情况和进展,统筹好推进的速度、力度和进度,避免畸轻畸重、以偏概全。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在不同阶段和时期,工作有主次之分、任务有大小之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根据客观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分清轻重缓急,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运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的合奏中形成和声。
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思想纵横)
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百多年风雨兼程,正是因为有着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坚毅执着,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绘就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不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是不是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事实最有说服力。井冈山险、长征路远,无数年轻的共产党人因为理想信念而前赴后继,他们不是为了自己当官发财,只为“唤起工农千百万”,让人民得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旧社会留下的满目疮痍、贫穷落后的烂摊子,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艰苦奋斗。无论是住帐篷、喝苦水、战风沙,创造“两弹一星”奇迹,还是栉风沐雨、披星戴月,把边陲小镇迅速建成经济特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无论是在疫情大考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护佑每一个生命,还是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党的为民初心历久弥坚、永不褪色。穿越战争的烽火硝烟、走过创业的筚路蓝缕、历经改革的大潮澎湃、驶向复兴的光辉彼岸,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拼搏奋斗、同人民休戚与共。
为什么我们党能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先进思想的指引、精神力量的传承、群众路线的保障、制度作用的发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我们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无数先进模范人物用自己的奋斗牺牲书写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史诗,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实现人民利益而砥砺前行、接续奋斗。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的主张能够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我们党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建立确保党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长效机制。
新征程上,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要始终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必须不断夯实思想根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蕴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扎实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学铸魂,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具有重大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生动实践。
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思想纵横)
雄安新区,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这座“未来之城”正在拔地而起;四川甘孜,世界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建设正酣……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许多地方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清醒和拼劲,锚定奋斗目标、坚持真抓实干、勇于攻坚克难,展现出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
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要有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总书记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直面艰险、顽强拼搏,锐意进取、担当有为,展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形成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带领人民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的焦裕禄,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黄大发,扎根乡土、奉献家乡的黄文秀等,他们身上都鲜明展现了共产党人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极大增强,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焕发。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上,我们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要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中“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必然要求。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也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问题。这一问题尽管只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若任其发展,就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
影响党员、干部精神状态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正确了,就能摆脱名利束缚,戒除浮躁虚荣,心无旁骛干事,在成绩面前不自满不懈怠,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不退缩,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党员、干部要敬畏权力,坚持权为民所用,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损公肥私;处理好“显绩”与“潜绩”、“功成不必在我”与“功成必定有我”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多做解民忧利民生的工作;不断提升工作的水平、质量和标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学思想、见行动,不断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初心为恒心,视使命如生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群众中体现新担当,在防范化解风险中展现新作为。
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思想纵横)
***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其中之一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总书记强调:“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
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实现经济增长。从社会经济活动来看,效率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公平则更多体现在收入分配上。但是,许多国家没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贫富两极分化,或者片面强调“公平”,掉入福利主义陷阱,进而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我们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1979年至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到第十一位,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得到增强,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伴随着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充满勃勃生机。同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总书记指出:“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与西方一些国家遵循资本逻辑、放任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发展模式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十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建成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公平要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效率也要以公平为前提才能够持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条重要经验。一方面,必须不断提高经济效率,持续提升经济实力、释放社会活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参与到现代化进程中来,统筹兼顾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同时,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创造让世界惊叹的更大奇迹。
一切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思想纵横)
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作为具体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总书记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六个必须坚持”的重要内容,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造福人民的鲜明本色。
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衡量一种思想理论先进性的根本尺度。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表明自己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使无产阶级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的历史命运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马克思认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利益、为人类求解放而不懈奋斗,真正从理论到实践上坚持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23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