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在2024年全省能源供给工作调度推进会上的讲话

副省长在2024年全省能源供给工作调度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对能源行业而言,能源安全既是经济责任,更是重大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指出“要把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最重要和最核心的是保障能源的安全稳定供给。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省能源供给工作调度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近年来我省能源供给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就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推进能源供给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决心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保障能源安全“国之大者”,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能源保供稳价的决策部署,在能源供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全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煤炭优质产能占比不断提高,保供基础不断夯实。近年来,为了解决煤炭基地后备资源不足、接续产能建设滞后等问题,**不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和精查投入,稳定提升煤炭资源储备和开采能力。“十三五”期间,我省新增煤炭资源储量105.62亿吨,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通过淘汰僵尸企业、煤矿智能化改造等,大幅提升绿色智能生产能力,全省煤炭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煤炭产量达13.78亿吨,增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煤炭兜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保供兄弟省份电煤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省煤炭外调量从2015年的5.58亿吨增长到2022年的8.26亿吨,增长了2.68亿吨,增长率达到47.95%,年均增长6.85%。其中,仅2022年,**以长协价保供24个省市区电煤的外调量就达到6.2亿吨。全省优质煤炭洗选加工能力不断提升,洗选加工投入原煤量从2014年的6.6亿吨增加到2022年的10亿吨。优质焦炭产能占比不断提高,推动焦炭行业全面实现干法熄焦。2022年底,我省焦炭在产产能约1.2亿吨,占全国在产产能的22%,其中炭化室高度5.5米及以上大型焦炉产能约占全省焦炭在产产能的77.6%。
    (二)电力供应充足有序,新型智能电网体系不断完善。在变输煤为输电思路指引下,全省发电能力稳步增加。到2022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2079.5万千瓦,比2019年年均增长9.3%,较2019年末增加2830.3万千瓦。2023年,全省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564小时,比上年增加23小时。随着发电能力的增加,全省发电量也持续增长。2014年到2022年,全省电力产量呈逐渐增长趋势,由2014年的2642.8亿千瓦时增长为2022年的4298.8亿千瓦时。其中,2022年,煤电发电量3229.2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77.2%,依然是主力电源。从增长幅度看,从2014年到2022年八年来,电力产量仅在2015年为负增长,比2014年全省电力生产下降7.16%,其余年份均为不同程度的增长。电网建设方面,全省不断持续优化电网结构,构建坚强网架,外调电量创新高。目前,**电网已经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压和14回500千伏外送格局,成为连接华北、华东、华中三大区域的电网,外调电量从2015年的748.91亿千瓦时增加到2023年的1576亿千瓦时,增长7.7%,占总发电量的37.9%。
    (三)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开发利用步入快车道。立足资源优势,依循“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全省持续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勘探、开发、抽采、管网集输、物流、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终端利用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资源勘探方面,**非常规天然气预测总资源量约20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8%,截至2022年底,全省非常规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达11635.12亿立方米。开发利用方面,非常规天然气年产量快速提升,2023年年产量达到145.9亿立方米。九年来,全省非常规天然气年产量增长了282.94%,年度产量创历史新高,增储上产效果显著。管网建设方面,**已投资建成“贯穿东西、纵穿南北”的“三纵十一横、一核一圈多环”的省内管线,截至2022年底,省内管道总里程达9192千米,输气能力达到300亿立方米/年。外输管网方面,**有陕京一线、陕京二线、陕京三线、榆济线、西气东输等东西向过境管线,联通京津冀的外输管网通道持续优化,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也全线贯通,成为全国重要的油气管道枢纽。
    (四)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多元推进,替代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风电光伏已成为全省第二、三大电源。到2023年底,**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2499.7万千瓦和2490.5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增长46.9%和7.8%。抽水蓄能除已建成的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外,**、**抽水蓄能电站已经开始建设,**、**上社等10个抽水蓄能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截至2023年8月,**共有19个新型储能项目并网投运,总装机规模达42.8万千瓦;2024年4月,全省新型储能项目调整入库项目达63个,总规模容量1063.076万千瓦。立足工业副产氢资源的比较优势,**支持发展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市已形成7.5万吨制氢产能,建成加氢站11座,年产1000辆氢能商用车生产线建成投产,全市氢能汽车保有量达500余辆,在货运、公共交通、客运、厂区装载等领域广泛开展示范应用,成为全国唯一纯商业化氢能重卡应用场景。
    二、认清形势任务,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在深入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扎实开展能源综合改革试点,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过程中,**能源供给总量、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等都发生了显著调整和变化。
    (一)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波动向上。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开展能源革命以来,能源生产波动上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2014年到2016年,**省一次能源生产量连续两年下降,从2014年的6.8亿吨标煤下降到2016年的6.3亿吨标煤。2017年开始,**省一次能源生产量开始持续总体呈上升趋势,生产量由2017年的65901.20万吨标煤增长为2021年的82104.54万吨标煤,累计增长24.45%,占国家能源生产量比重保持在17.45%~18.94%之间,其中2021年占比最高,达到18.94%。从较上年增长率变化看,除2019年增长率降低外,其余年份增长率均为上升趋势。
    (二)能源供给结构调整持续向绿。**省能源供给清洁化水平逐步提高,能源供给结构持续多元向绿转型。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加,风光水电比重和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呈上升趋势。2023年,全省规上发电量4376亿千瓦时,其中外送电量1576亿千瓦时。截止到2024年4月,**新能源装机已超过5200万千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5.83%,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绿电外送规模全国第一。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145.9亿立方米。地热、生物质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发挥了积极替代化石能源供热的积极作用。此外,**还立足氢能资源的比较优势,全省氢能利用及产业链布局也呈现出商业化发展态势。
    (三)能源供给质量实现显著跃升。在坚决扛起国家能源保供政治任务的同时,能源供给质量显著跃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煤炭生产方面,全省煤矿数量由1078座减少到888座,地下采煤工作面全部实现了综合机械化,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18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491处,54%的煤炭产能实现智能化开采,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超过80%,煤炭兜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煤电方面,煤电装机结构持续优化,有序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到2023年底,淘汰落后煤电机组245万千瓦,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占比46.8%,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完成6303万千瓦。焦炭生产方面,**率先启动全面干法熄焦改造,全面关停4.3米焦炉,焦化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6.6%,全力打造国家绿色焦化产业基地。
    (四)能源生产与经济增长仍紧密相关。**能源生产与经济增长之间依然存在紧密关联。能源生产弹性系数高于1,说明能源生产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对比2014年以来**与全国的能源生产弹性系数,除2014、2016和2017年外,**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2018年弹性系数最高,达到12.39,2016年弹性系数最小,为-13.47。与全国相比,**省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波动幅度非常大,平滑度远不及全国水平,呈现出了开展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发**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大幅震荡调整的特点。
    三、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各项任务
    “双碳”目标背景下,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是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省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和现实成效,但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过程中,能源供给方面依然面临着高碳结构与低碳转型的矛盾、能源保供与节能减排的矛盾、能源供给系统协同发展存在掣肘等问题,亟待从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以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为目标,不断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推进智能高效开采,提高煤炭安全兜底能力。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和能源安全供给的基石,是兜底保障能源。资源保障方面,面对煤炭资源需求强劲与后备接续资源短缺较为突出的矛盾,要保障煤矿生产和产能的持续性,不断加大后备资源勘探和精细勘查,有序安排推进煤炭资源接续配置,提高煤炭资源可持续接续保障能力。煤炭开采方面,要以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和智能矿山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煤机装备升级,提高优质产能占比,提升煤炭开发质量与效率,夯实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础。如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煤矿在单井口产量、工作面单产、人均效率、煤炭回收率、成本利税率等方面已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已属于现代化的高产高效矿井。同时,该企业借力5G技术提升整体效益,实现了井下语音、视频、数据一网承载,各种智能化操作系统信息一网传输,该矿也已经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成为省内煤炭企业的学习标杆。
(二)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升清洁能源供给质量。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挖潜灵活性调节资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有效提升清洁能源供给质量和替代能力。立足较为丰富的风光资源,要因地制宜扩大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一方面,要着力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要着手优化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利用,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水平。目前,**已在稳步发展抽水蓄能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储能,推动发展虚拟电厂,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16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