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氓,卫风氓人?

作者:毛书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毛书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专注于文学研究领域。他对文学的热爱始于童年,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在大学期间,他选择了文学专业,并在研究生阶段继续深耕这个领域。

毛书音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方面。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作家的创作风格有着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除了学术研究,毛书音还积极参与文学交流活动。他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并与其他学者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他还在多家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为学术界做出了积极贡献。

毛书音对文学的研究充满热情和执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他相信,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社会的反映,通过对文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诗经·卫风·氓》是中国传世第一首弃妇诗,备受诗学家的关注。然而,近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诗歌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农民,主要内容包括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对困境现实的诅咒以及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叹。然而,根据对春秋时期历史的研究,这些结论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诗歌的男主人公被称为“氓”,这个词与“民”在古代的发音都是“萌”。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民”是被剥夺了眼睛的奴隶,“氓”则是逃亡的奴隶,两者是不可混淆的。奴隶制度的实践和理论起源于西欧,西欧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奴隶制度。除了西藏地区曾经实行过奴隶制度外,中国其他地方从未实行过奴隶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历史学界曾经有一个观点,认为中国历史和欧洲一样,也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夏商周春秋时代是奴隶制度时代,战国时期开始进入封建时代。然而,这个观点并不可靠。因为先秦时期几乎所有的文献都记载了夏商周春秋时代实行的井田制度,这是一种贵族分封土地的制度,平民百姓都有自己的田地,奴隶是不可能拥有土地这样重要的生产资料的。

根据近现代诗经专家的观点,男主人公“氓”被称为农民并不完全准确。在周代,贵族一般称自己为“人”,而平民百姓则称自己为“民”。而“氓”和“民”都指代平民百姓,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以及在官府工作的下人。在周代,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和治国之道,为将来做官做准备。而平民百姓无法做官,因此他们通常不接受教育。正因为如此,孔子才说“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无论是哪种身份的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变得聪明智慧,不学习则容易变得愚昧无知。因此,“氓”和“民”原本的含义都指代不识字、没有文化的平民百姓,他们无知无觉,引申为傻。而今天的网络语言中,“卖萌”就是指故意表现得傻乎乎的意思,这一古老的意义至今仍然存在。唯一的区别是,“民”指代一般的平民百姓,“氓”则指代平民百姓中的移民,例如《孟子》中就称滕国的移民为“氓”。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氓”和“民”是一个意思。

男主人物被称为“士”,这个称呼并不是普通男子的意思。根据宗法制度,贵族家族每一代只有一个宗子,其他的儿子都是余子。只有宗子才能继承父亲的爵位,余子则会被分封到更低的地位。天王的余子会被封为诸侯,诸侯的余子会被封为大夫,而大夫的余子则只能成为士。士必须努力学习,取得成就后才能担任官职并成为贵族。孔子及其学生都是这样的士。《左传·隐公元年》和《隐公五年》中记载了贵族的政治和宗教规定,其中也包括了对士的规定。这表明在西周时代和春秋时代早期,士仍然是贵族,他们至少拥有一些田地,可以不劳而获。到了春秋时代中晚期,土地兼并现象出现,士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他们依然可以通过读书和担任官职来维持自己的地位。例如孔子的七十多位弟子中,除了颜回、原宪和闵子骞三位坚决不愿意担任官职外,其他弟子都成为了大夫,其中许多人还成为了上大夫、公卿。《诗经》中收录的作品最晚创作于春秋时代中期,而“氓”则是当时最低级的贵族,所以他们的地位应该没有问题。

男主人公明明是贵族身份的“士”,但女主人公却偏偏称他为“氓”。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女主人公将“氓”作为对男主人公的贱称和爱称。在古今中,女子总是喜欢用贱称来称呼自己心上人,以表达她们的爱意。尽管具体的称呼因时代而异,但这种恋爱心理的称呼习惯从未改变。例如,现代女子常常称呼自己的心上人为“傻瓜”、“笨蛋”、“二百五”、“二杆子”、“傻样”、“傻冒”等等,这都是恋爱心理和行为习惯的体现。因此,“氓”就是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一种爱称,意味着他是个傻瓜。当男女主人公开始恋爱时,女主人公就开始称呼男主人公为“氓”,并且这个称呼习惯可能会延续到他们结婚后。即使如今他们分手了,女主人公仍然习惯称呼他为“氓”。

既然男主人公是小贵族,那么女主人公可以是一个平民百姓的女子。在被抛弃后,她坐着普通的马车回到了自己的娘家,虽然没有青铜马车那样的奢华,但她仍然保持了贵族的风度。她的回家之路也是“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虽然没有贵族的车驷马,但她仍然用帷布遮蔽车厢,不让他人看见自己。这样看来,《氓》中的男女主人公并不一定都是贵族,女主人公可以是一个平民百姓,但她仍然保持了贵族的礼仪。

然而,尽管他们都是贵族,生活优裕,但他们为什么还要劳动,甚至辛苦地劳作呢?这与周代贵族的传统有关。在周代,天子、王后、诸侯和夫人都拥有专门的土地,这些土地所产的农产品被用来祭祀祖先,以示孝顺和勤劳。然而,由于他们的职责繁重,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亲自劳作,因此只需要象征性地参与一下劳动,其他的劳作都由别人代劳。具体的做法是,每年春天,天子、诸侯象征性地耕种田地,而他们的嫡妻则象征性地养蚕。大夫和内子也会象征性地参与劳动,不过相比天子和诸侯,他们的劳动时间要长得多。至于士人和妻子,虽然他们也可以过着不劳而获、生活优裕的日子,但他们有劳动的习惯,同时也有政治上的劳动要求。因此,在周代,中小贵族亲自参与生产劳动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现象。不能仅仅因为《氓》中的男女主人公参与生产劳动,就认为他们是劳动人民。

也许有人会说,《国风》中的《卫风》等歌谣都被称为“民歌”,而民歌难道不是劳动人民的歌谣吗?实际上,《国风》中除了《伐檀》可能是劳动人民的歌谣外,其他歌谣大多是贵族的创作,创造者多为中小贵族。在周代,大多数贵族居住在乡下,他们习惯劳动,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只有他们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歌谣,而普通农民则难以创作出同样水平的歌谣。

女主人公的复杂感情和《氓》诗的主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该诗主要描绘了女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对现状的诅咒以及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叹。

女主人公的复杂感情在诗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她回忆起过去的时光,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痛苦的。这些回忆让她感到复杂,既有喜悦和幸福,又有悲伤和痛苦。她对过去的回忆充满了情感,这些情感在她心中交织成一幅复杂的画面。

同时,女主人公对现状的诅咒也是她复杂感情的一部分。她对现在的生活感到不满和失望,她诅咒着自己的命运和遭遇。这种诅咒表达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怒。她希望能够改变现状,摆脱不幸的命运。

然而,女主人公的感叹也是诗中的重要元素。她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对命运的不公感到无奈和悲伤。她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能为力,感到自己被迫接受不幸的现实。这种感叹表达了她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无力感。

综上所述,女主人公的复杂感情和《氓》诗的主旨在于揭示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对现状的诅咒以及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叹。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矛盾。

要正确理解这首诗,我们需要简单谈谈周代贵族的婚姻。在周代,贵族之间通婚是一种重要的习惯,门当户对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比如,诸侯的嫡女通常会嫁给其他诸侯做夫人,而庶女则通常会嫁给诸侯做妾,以此类推。士是最低级的贵族,他们很少纳妾,而大夫以上的贵族则普遍会纳妾。在周代,男子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无论是妻子还是妾室,男子都有权利休掉她们,即使被休弃的女子是天王的公主、诸侯的女儿或者大夫的女儿,她们的娘家也无权干涉。然而,任何女子被休弃后,只要她自己愿意,娘家也愿意,她们都可以立即改嫁,没有任何精神负担和社会压力。在这一点上,周代的人们比现代人更加开放。《氓》中的女主人公既然被休弃了,她自然可以毫不掩饰地改嫁。

女主人公在《氓》中的痛苦并非仅仅因为她无法再嫁,而是因为她深深地爱着氓。她无法从这份感情中解脱出来,这可以从她至今仍然使用爱称“氓”,并深情回忆他们相爱的过去可以看出来。女主人公被休的原因不明,她当然会有抱怨,但并没有对氓怀有仇恨之情,更不会诅咒他。《诗经》强调温柔敦厚,怨而不怒,这不仅是《诗经》的教诲,也是周代君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人的感情特别是爱情是复杂而微妙的,认为女子被休后应该对男子充满仇恨,甚至诅咒他,是对高贵的人的轻视,对复杂婚姻的简单化,对美妙爱情的贬低。

《光明日报》(2022年12月19日13版)

近日,我国科技创新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据悉,我国科学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智能机器人。

这款智能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和任务的不同,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它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度精准的感知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这款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工业生产中,它可以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危险性高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在医疗领域,它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手术,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在家庭生活中,它可以帮助老人和残障人士完成日常生活的各种任务,提升生活质量。

此外,这款智能机器人还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能够与人类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和互动。它可以根据人类的需求和指令,执行各种任务,为人类提供便利和支持。

这一科技突破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再次迈上新的台阶。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根据《光明日报》的报道,以下是重新创作的内容:

光明日报报道称,近日,一项关于环境保护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比预期更为严重。

研究人员通过对全球各地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气候变暖导致了许多物种的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其中,一些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而其他一些物种则迁移到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研究还发现,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服务的减少。这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环境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研究人员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加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的力度。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威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未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quan.com/69083.html